撰稿體例
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《音樂研究》期刊撰稿體例

97年03月24日本刊97年第1次編輯委員會議修正通過
98年12月16日98學年第1學期第1次學術委員會議修正通過
99年03月23日99學年第1學期第1次學術委員會議修正通過
102年1月11日101學年第1學期第1次音樂學院學術發展委員會議修正通過
105年9月30日105學年第1學期第1次音樂學院學術發展委員會議修正通過
107年11月2日107學年第1學期第1次音樂學院學術發展委員會議修正通過
110年10月14日110學年第1學期第1次音樂學院學術發展委員會議修正通過

投稿本期刊請採行Turabian 論文寫作格式書寫,以利編輯作業。如因領域需求,亦得採APA格式。Turabian格式是針對美式英文環境,在中文環境之下會呈現適用上的問題,因此作者可針對特殊情況,自行採摘變化,以下僅列出較一般性的原則。

一、請用A4規格紙張直式橫寫列印。

二、內文行距使用兩倍行高,字體內容使用新細明體12號字,引文則用標楷體。外文使用 Times New Roman 12號字。

三、專書、期刊、音樂作品之中文標題請採用《 》,如《蝴蝶夫人》;西文標題則以斜體字標識,如 Turandot

四、論文、文章篇名、曲名等之中文標題採用〈 〉,如〈固定樂思—白遼士執念的樂音實踐〉、〈中國詩與馬勒的《大地之歌》〉、〈美好的一日〉;西文標題則用 “ ”,如 “New Documents on the Encounter of European and Chinese Music”;曲牌名用【 】,如【蝶戀花】。

五、文章中第一次出現的外文專有名詞或是人名請翻譯成中文,並附上原文全文,中、外文人名請加上生卒年代;尚在人世者請標示出生年份。如 韓德爾(George Frideric Handel, 1685-1759)、黎姆(Wolfgang Rihm, 1952生)。

六、註釋採隨文方式(footnote),中文字體採用新細明體10號字。格式如下:

(一)書籍:

  1. 作者姓名。

  2. 篇名或單冊書名(及引文在該書內容中之卷數或冊數)。

  3. 編者或譯者姓名。

  4. 叢書名及該書所屬之卷號或卷名。

  5. 發行事項(僅於第一次引用時放入括號內註明):

    (1)出版地(2)出版者(3)出版時間、版次(初版可省略)。

  6. 引文在該書中之章節數,頁數。

  7. 網路資料限具學術性質之網頁,需註明上網日期及網址。

例:

1 許常惠,《臺灣音樂史初稿》(臺北:全音樂譜,1996),276。

2 Carl Dahlhaus, Nineteenth-Century Music, trans. J. Bradford Robinson (Berkeley: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, 1989), 96.

3 Edward Seckerson,《馬勒》,白裕承譯(臺北:智庫,1995),116。

4 Robin Thompson, “Japan, VIII, 1: Regional traditions: Ryūkyū,” in 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, 2nd ed., ed. Stanley Sadie (London: Macmillan Publishers, 2002), 12:876-878.

5 Norbert Böker-Heil et al., “Lied,” Grove Music OnlineOxford Music Online, last modified October 26, 2011, accessed November 1, 2018, https://doi.org/10.1093/gmo/9781561592630.article.16611.

(二)專書及期刊論文:專書論文須列論文集名稱。期刊論文須列期刊名及卷期數。期刊不須列出版地和出版者。僅須標明引文在該論文中之頁數。

例:

6 梅樂亙,〈「這裡只問藝術!」——論華格納《紐倫堡的名歌手》之音樂語言歷史主義〉,收錄於《華格納研究:神話、詩文、樂譜、舞台》,羅基敏、梅樂亙主編,2013年臺北華格納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(臺北:高談,2017),206。

7 Carl Dahlhaus, “Zur Problematik der musikalischen Gattungen im 19. Jahrhundert,” in Gattungen der Musik in Einzeldarstellungen: Gedenkschrift Leo Schrade, ed. Wulf Arlt, Ernst Lichtenhahn and Hans Oesch (Bern: Francke, 1973), 840.

8 蕭慶瑜,〈平義久鋼琴作品探究:以《聲之形I》為例〉,《音樂研究》第34期(2021年5月):31。

9 Hermann Danuser, “Der Orchestergesang des Fin de siècle: Eine historische und äesthetische Skizze,” Die Musikforschung 30, no. 4 (1977): 425.

(三)同筆資料第二次使用時,以縮寫方式標示。

例:

10 許常惠,《臺灣音樂史初稿》,276。

七、參考文獻:僅列出註腳中使用的書目為原則。中文字體採用新細明體12號字,先列外文,再列中文。外文依姓氏字母順序排列,中文依姓氏筆劃順序或出版年份排列。格式如下:

(一)書籍:

  1. 作者姓名。

  2. 篇名或單冊書名(及引文在該書內容中之卷數或冊數)。

  3. 編者或譯者姓名。

  4. 叢書名及本書所屬之卷號或卷名。

  5. 發行事項:(1)出版地(2)出版者(3)出版時間、版次(初版可省略)。

例:

許常惠。《臺灣音樂史初稿》。臺北:全音樂譜,1996。

Dahlhaus, Carl. Nineteenth-Century Music. Translated by J. Bradford Robinson. Berkeley: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, 1989.

Seckerson, Edward。《馬勒》。白裕承 譯。臺北:智庫,1995。

Thompson, Robin. “Japan, VIII, 1: Regional traditions: Ryūkyū.” In 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, 2nd ed., edited by Stanley Sadie, 12:876-878. London: Macmillan Publishers, 2002.

Böker-Heil, Norbert et al. “Lied.” Grove Music Online. Oxford Music Online. Last modified October 26, 2011. Accessed November 1, 2018. https://doi.org/10.1093/gmo/9781561592630.article.16611.

(二)專書及期刊論文:專書論文須列論文集名稱及卷數。期刊論文須列期刊名及卷期數。均須標明始末頁碼。

例:

梅樂亙。〈「這裡只問藝術!」——論華格納《紐倫堡的名歌手》之音樂語言歷史主義〉。收錄於《華格納研究:神話、詩文、樂譜、舞台》,羅基敏、梅樂亙主編,2013年臺北華格納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,206-230。臺北:高談,2017。

Dahlhaus, Carl. “Zur Problematik der musikalischen Gattungen im 19. Jahrhundert.” In Gattungen der Musik in Einzeldarstellungen: Gedenkschrift Leo Schrade, edited by Wulf Arlt, Ernst Lichtenhahn and Hans Oesch, 840-895. Bern: Francke, 1973.

蕭慶瑜。〈平義久鋼琴作品探究:以《聲之形I》為例〉。《音樂研究》第34期(2021年5月):29-62。

Danuser, Hermann. “Der Orchestergesang des Fin de siècle: Eine historische und äesthetische Skizze.” Die Musikforschung 30, no. 4  (1977): 425-451.

八、本辦法經音樂學院學術發展委員會會議通過後施行,修正時亦同。